DeepSeek 在乌鲁木齐掀起热潮,解锁两大领域新体验!
“现在受理咨询类的热线,政策解读‘秒变明白’。”热线平台话务员潘欢现场演示道,之前受理热线咨询时,需先在中心知识库输入关键词,如搜索“延迟退休政策”,得到8页70余条政策条例及相关解读链接,话务员再根据居民具体需求逐条筛选,回复用时较长。
如今,在DeepSeek推理对话框输入问题,不仅可以快速获得具有逻辑性的政策重点,知识库智能升级后还把晦涩难懂、专业复杂的文件条款,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办事指南,显著提升市民咨询效率。
同时,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升级,还解决了政策解答不完整、工单重复派遣等问题。如面对“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补贴”等复杂问题,系统可推送典型案例辅助话务员,持续优化服务质量;面对市民反映的“出租车拒载”“违章停车”等诉求,可直接自动分派至关联责任部门,处理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。
“深化服务场景智能化应用,实现了群众诉求精准派单、智能回访和风险预警的全链条升级。”乌鲁木齐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副主任郝君介绍,未来平台将构建“城市诉求图谱”,提前预警民生热点,推动热线从“接诉即办”向“未诉先办”转型,让热线服务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温度计和传感器。
“今天的语文课,老师运用Deepseek讲解作文,既新颖又实用,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学习体验。”2月26日,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(河马泉校区)学生何睿阳说,这堂充满“科技感”的语文课,不仅让他感受到AI的魅力,也让他对未来的课堂充满了期待。
当天,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(河马泉校区)正式将DeepSeek引入日常课堂教学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学科的教师首次运用DeepSeek辅助教学,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数智化的活力,为学生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。
2月26日,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(河马泉校区)语文老师王婧蕾运用DeepSeek辅助教学。王新摄
在语文课上,王婧蕾老师巧妙地将DeepSeek融入写作教学。她通过AI生成范文展示、智能评价修改、问题解答等环节,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资源检索、思维训练等方面对日常学习的帮助。同时,王婧蕾也提醒学生,“在数智时代,AI可以成为我们的‘第二大脑’,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与情感表达。我们要学会与AI协作,而不是依赖。”
英语课上,玛依努尔·依不拉音老师利用DeepSeek分析了学生开学收心测试中的高频错误,并生成了针对性练习与高质量范文。她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AI生成的内容,从而提升写作水平与思辨能力。“AI是教学的强大助手,但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引导不可或缺。未来,我计划在听说课上进一步探索DeepSeek的应用,比如通过AI模拟英语对话场景,帮助学生提升口语和听力能力。”玛依努尔说。
刘韵笙老师则在化学课上将DeepSeek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相结合,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,获得跨学科的视角。刘韵笙认为,AI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窗口。
学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,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、互动性更强,学生们在科技的助力下,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效率。
“这次老师用DeepSeek上课让我受益匪浅。AI不仅指出了我作文中的问题,还提供了我从未想过的语句优化方案,让我对写作有了全新认识。”学生冯子金说,“现在,我觉得学习不再枯燥,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。”
“DeepSeek引入课堂非常新颖,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,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。”学生马龙表示,AI不仅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,还让他学会了如何利用科技工具自主学习,这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大有裨益。
作为新疆首个将DeepSeek引入课堂辅助教学的中学,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(河马泉校区)的这一举措,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。
“学校硬件条件优越,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强,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,这为我们率先运用DeepSeek辅助教学提供了条件。”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(河马泉校区)校长韩宜飞说,DeepSeek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效率,使备课工作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,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,真正实现因材施教。
韩宜飞表示,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,推动师生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,探索AI在学校教、学、管、研、评等维度的深度应用,同时,将加强学生使用工具的规范指导,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。
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中果说,当前我国仅有西安、厦门、东莞等地的部分学校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,他预计,在不久的将来,"AI+教育"模式将迅速普及至全国各地的中小学。这一趋势不仅将为学校教育开辟更多可能性,还将为师生成长与教育发展持续赋能,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迈上新台阶。
关联稿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