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化中国行】乌鲁木齐县贺中秋、迎国庆文化旅游活动启动 看赛马刁羊 赏民俗文化
新疆网讯(全媒体记者郭军鸽)看一场赛马,感受策马扬鞭的激情;看一次“姑娘追”,品味马背上的浪漫;再看场摔跤,见证智慧与力量的较量……9月1日,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西白杨沟景区,精彩纷呈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,让游客们大饱眼福。
当日,乌鲁木齐县2024年贺中秋、迎国庆“明月出天山”文化旅游活动在西白杨沟景区启动。
现场,欢快的音乐和歌舞,不断吸引着过往的游客涌入,挑选观看最佳位置。
“快来快来,这个位置看得清楚”“听说一会儿还有赛马,我得录下来”……看着身跨骏马的骑手陆续进场准备,游客们沸腾起来。
随着人群的不断聚集,充满刺激又冒险的“马上拾银”开始了。只见身着节日盛装的骑手们依次上场,在策马狂奔的过程中俯身从地上拾起红布包裹的“银元”,精湛的骑术引得观赛的游客拍手叫好,大声喝彩。
“第一次看这样的表演,看到他们在飞驰的马背上,俯身拾起‘宝物’,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。”南京游客王云昆直言没想到这次的旅行“福利”这么丰厚,欣赏比赛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了大美新疆,感受到了乌鲁木齐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。
速度赛马、刁羊比赛……赛马场上,骑手们你追我赶,奋力争抢,尽情演绎马背上的“速度与激情”;赛马场下,观众们挥舞双手,高声呐喊,欢呼声与喝彩声在骏马疾驰中响成一片。
“每一次的超越与追赶,都让人心跳加速,热血沸腾,不到现场不会知道有多震撼!”江苏游客陈磊一边展示自己刚捕捉到的精彩瞬间,一边说,比赛结束,他也要和朋友在景区体验骑马,好好感受一下乌鲁木齐的“马上旅游”。
不远处的摔跤比赛现场,摔跤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,相持进攻,一会儿扭成一团,一会儿相互对峙,激烈角逐着。
前来参赛的甘沟乡牧民叶尔买克·哈娜提一边观赛,一边紧张地准备着。
“游客的欢呼和尖叫,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摔跤的喜爱。”叶尔买克·哈娜提说,大家通过比赛相互切磋,相互学习,既充分享受民俗体育项目的乐趣,也向各地游客推广了乌鲁木齐县独特的旅游资源。
精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,也吸引了周边的农牧民将家中的酸奶、牛羊肉、特色果蔬等农副产品,以及刺绣、手工编织品等摆出来销售。
“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,我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,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。”带着有机蔬菜前来销售的板房沟镇种植户马建军说。
乌鲁木齐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杨晓峰说,此次以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搭建平台,为各族群众送上有特色、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享受,同时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,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事实上,随着中秋、国庆临近,乌鲁木齐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,推出贺中秋、迎国庆“明月出天山”文化旅游活动,将以一系列特色鲜明、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,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元化、多层次的节日文化需求,持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与参与感,拉动文旅消费。
转眼间,各项比赛进入尾声,身穿华丽服饰的“阿肯”聚在一起,悠扬的冬不拉声伴着高亢的歌声在西白杨沟景区响起……
相关新闻
中秋节到大巴扎步行街观看非遗高跷表演
新疆网讯(全媒体记者王丽娜)还记得今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开篇节目《龙舞》吗?这个以社火为灵感源泉的节目,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9月1日,记者从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获悉,今年中秋节,这个来自青海西宁的经典高跷表演节目将走出荧幕,走进大巴扎步行街。
此次来到大巴扎步行街表演的《龙舞》,展现的是西宁非遗传统技艺高跷表演,由河南春晚原班人马进行表演,将连续表演5天。
据悉,源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鲁沙尔高跷,以跷身高、演员多、表演生动、变化丰富、节奏鲜明、韵律高昂而出名,成为青海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。高、悬、巧、奇是鲁沙尔高跷的特点,高跷平均高度达2.8米(脚踏板以下),最高的达到3米多。
“届时广大市民和游客,将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,领略高跷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技艺。”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苏雪璐说。
此外,今年中秋节,大巴扎步行街还将开展新疆之最——最大的玛仁糖月饼制作展示活动。
关联稿件: